石榴结籽一家亲 同心筑梦万里情——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第二届民族文化街活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5-11-19 16:08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11月14日,南京中医药大学在仙林校区精心打造的第二届“石榴结籽一家亲,同心筑梦万里情”民族文化街活动温情启幕。作为学校“红石榴家园”育人实践的重要载体,本次活动将民族文化传承与中医药特色深度融合,吸引全校师生踊跃参与,共赴一场多元交融的文化盛宴,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绽放。

  作为江苏省“红石榴家园”建设单位,学校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此次文化街活动正是学校实践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活动现场以民族特色元素与中医药文化符号共同妆点,五彩民族服饰与草药科普展板相映成趣,悠扬民族旋律与师生欢声笑语交织共鸣,每一处细节都浸润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情。各民族学子身着传统服饰,通过歌舞展演、特色展陈、互动体验等丰富形式,全方位展现民族文化魅力,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扎根校园。


活动合影

  民族歌舞表演区成为现场人气焦点,也成为各民族情感交融的舞台。维吾尔族同学努尔曼古丽身着华丽民族服饰,以灵动舞姿演绎《眉开眼笑》,裙摆飞扬间尽显西域风情;学校物业阿姨们编排的《站在草原望北京》,则以舒展大气的舞姿传递出心向祖国的赤子情怀,赢得台下师生阵阵掌声。


维吾尔族舞蹈《眉开眼笑》  


蒙古族舞蹈《站在草原望北京》

  沿广场排开的十余个民族特色摊位,是南中医将医药特色与民族文化融合的创新实践阵地。朝鲜族学子结合中医“药食同源”理念,详细分享“薏米”的食疗养生知识,让传统食材的健康价值深入人心;壮族“水蛭疗法”、苗族“见血清”草药等特色医药展示台前,学子讲解员细致科普民族医药典籍与临床应用经验,让师生直观感受民族医药与中医药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这种“民族风情+医药特色”的展陈模式,成为本次活动最鲜明的南中医印记。

 
傣族青草膏+香囊             


彝族香囊


维吾尔族香薰

  美食与手工艺品展区人头攒动,传统技艺在校园里焕发新生。土家族桃片糕、维吾尔族馕、傣族竹筒茶香气扑鼻,承载着各民族的生活智慧;苗族蜡染的靛蓝花纹、汉族漆扇的水墨韵味、回族刺绣的细腻纹样,让传统技艺成为可触可感的文化符号。师生们手持学校定制的集章卡穿梭其间,在品尝与观赏中沉浸式体验多元文化,集章卡上的每一个印记都成为民族团结的见证。

 
彝族银饰头饰          


苗族蜡染

  互动体验区则让文化传播更具温度与实效,成为学校开展通识教育的鲜活课堂。朝鲜族“尤茨游戏”、壮族“打陀螺”、苗族“竹竿舞”、汉族“投壶”等传统项目趣味十足,同学们在协作互动中增进友谊;民族知识问答环节里,大家踊跃抢答民族历史、节日习俗等问题,在轻松氛围中收获知识与文创礼品。土家族同学现场教学“摆手舞”,欢快节奏迅速点燃全场;彝族摊位的“草本香囊DIY”活动更是将中医药特色发挥到极致,同学们亲手调配艾草、薄荷等药材,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医药与中医文化的交融之美。

 
苗族竹竿舞                 


土家族摆手舞


朝鲜族同学写祝福      


苗族同学写祝福

  活动尾声,各民族同学用本民族文字在主题展板签下祝福,不同笔迹与语言交汇融合,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祈愿,成为现场最动人的风景。

  学校成立了包括“红石榴家园”在内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群,为增进师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理解提供了重要平台。此次民族文化街活动,既是基地群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学校以实践育人为抓手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的具体行动。

  未来,学校将持续立足中医药办学特色,进一步丰富“红石榴家园”活动内涵,推进民族文化交流品牌建设,引导全校师生在文化互鉴中凝聚共识,在同心筑梦中勇担使命,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常开长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