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亮:在能源变革浪潮中,做一名清醒的“长期主义者”

2025年11月24日 15:25:26 | 来源:华人之窗微信公众号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1月6日,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激励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发展定力,勇担时代重任,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江苏省委统战部等部门决定授予49名个人“江苏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宏亮是荣誉获得者之一。

  袁 宏 亮 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2年,当袁宏亮拖着两个行李箱走出南通兴东机场时,没有人想到这个戴着眼镜、身形清瘦的男人,将成为中国储能行业早期开拓者中最具国际视野的代表人物之一。彼时的他,刚刚辞去西班牙福能集团新能源开发部总监的职务——在此之前,他曾在德国西门子PTD全球总部参与过多个工业自动化核心项目。

  正是这份远见与执着,让袁宏亮在创业路上披荆斩棘,将沃太能源从一家初创企业,发展成为在全球建成四大生产基地、业务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领军者,用行动诠释了何为“技术信仰”。

  一场关于“技术信仰”的远征

  沃太能源南通有限公司创始人袁宏亮,1979年出生于江苏淮安,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并获得工商管理学学士学位,后赴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深造,凭借优异的成绩,2008年,他以巴伐利亚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的身份从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硕士毕业时,导师曾挽留他参与德国能源转型国家战略研究,但他最终选择进入企业一线——“实验室里的数据要变成改变生活的能量,必须经过市场的淬炼。”他选择留德工作,有过多家世界顶尖企业的任职经历。

  回国创业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后,德国宣布加速弃核计划,全球能源格局剧变。袁宏亮清晰地看到并很快琢磨出风向的变化:新能源的推广必定会创造储能行业的发展机会。这个判断让他放弃了海外优渥的条件,带着“做中国人自己的储能企业”的执念,拉上两名好友回国创业,在南通通州高新区一间不足200平方米的厂房里创立了沃太能源。


袁宏亮在中欧GEMBA苏州公司参访分享

  在袁宏亮看来,改变命运的机遇窗口期其实非常短暂。“真正能扭转航向的转折点,一生不过两三次而已。过了四十岁,这样的机会就愈发稀少了。”因此,他将自己的人生关键决策清晰地规划在特定的年龄段:三十岁前,他选择回国,扎根中国这片热土;四十岁前,他锚定了储能这件难而正确的事。方向既定,剩下的便唯有坚持。“五年不够,那就十年。在我看来,创业没有真正的失败,只有成功的早晚之分。”

  创业初期,袁宏亮带领研发团队在实验室中昼夜奋战,专注于储能核心技术的攻关。当时面临两大技术难题:一是储能云平台Alpha Cloud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开发,既要确保系统在家庭供电中长期高效稳定运行,又要实现设备每分钟运行数据的云端上传,让用户能通过手机实时掌握家中用电情况;二是锂电池管理系统BMS技术的突破,要求电池能够每天高频次充放电(非满充满放)数十次,同时确保10年以上使用寿命的可靠性。

  经过两年的持续研发和技术沉淀,2014年,沃太能源自研储能系统终于攻克所有技术瓶颈,实现试产并开始小批量出货。产品成功将太阳能电力高效存储,可满足用户80%的日常用电需求,为家庭和工商业场景的绿色能源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全球化视野定义储能新范式

  沃太能源成立仅三年,便相继在德国法兰克福和澳大利亚悉尼设立了全资子公司,迈出全球化布局的关键一步。2015年,澳洲子公司成立当年,公司便在澳大利亚市场占据18%的份额,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开拓能力。2018年,公司更被南澳大利亚州政府选定为两大户用储能系统供应商之一,并获得政府补贴支持。当时,南澳地区几乎每三户家庭就有一户安装了太阳能系统。随着政府“家庭电池计划”的推出,旨在为4万户家庭配备储能设备,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进一步助推沃太能源在澳洲市场树立起显著的品牌优势和行业影响力。

  当同行还在为单一产品线厮杀时,袁宏亮已经布下了一盘更大的棋。2016年,沃太能源完成B轮融资后,他没有选择盲目扩产,而是投入80%资金建设“全功率段技术矩阵”。这个决策在当时引发争议——有投资人质疑“中小企业不该贪大求全”,但袁宏亮坚持认为:“能源场景的碎片化特征决定了,只有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的企业,才能在能源互联网时代存活。” 


袁宏亮参加第十三届储能峰会

  事实证明了他的远见。凭借扎实的技术积淀与持续创新的执着精神,袁宏亮带领团队成功突破储能核心控制技术壁垒,使公司全面覆盖了从便携式到户用到工商业再到大型储能的全功率段储能核心技术。依托这一优势,沃太能源构建起“多技术驱动、双市场支撑”的全球化战略矩阵,不仅深耕户用、工商业、大型储能多元化场景,更同步推进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协同发展。

  公司以南通为全球总部,新加坡为海外总部,在南通通州与启东、内蒙古乌兰察布及马来西亚布局四大智能化生产基地,形成辐射全球的制造网络。目前,沃太能源在全球设立40余家分子公司,业务覆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德国、澳大利亚、英国、荷兰、肯尼亚等核心市场建成300余个服务网点,全球累计安装超20万套储能系统,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全生命周期运维与服务。在这一战略布局驱动下,公司2020至2022年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9.05%,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印证了技术驱动型企业的长期成长韧性。

  在不确定性中锚定“长期价值”

  技术领先的关键,在于持续的创新能力。如今,沃太能源打造了“人才国际化、供应链全球化、运营本地化”的全球化战略。袁宏亮坚信,“本土化人才在全球布局中能释放巨大能量”。以海外子公司为例,公司积极吸纳当地的业务、技术和管理人才,使产品与服务更加贴合区域市场的实际需求。这种全球化布局的背后,是他对企业发展本质的深刻理解——“企业的天花板,往往取决于领导者的认知高度。”只有不断拓宽视野,才能引领企业跨越地域与行业的限制,在全球竞争中持续领先。


袁宏亮在“星火计划”新人入职培训上讲话

  更深层的定力来自对行业本质的理解。2023年,在储能行业掀起价格战时,袁宏亮却宣布投资建设马来西亚智能制造基地。他给出的解释是:“当别人在拼价格时,我们要拼的是全球服务能力。”这个决策背后是经过验证的商业逻辑:沃太能源在全球布局的300多个服务网点全部实现“2小时响应、24小时备件到位、72小时故障解决”的服务体系。筑起了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在袁宏亮的规划中,沃太能源不仅要成为技术的引领者,更要成为能源变革的推动者。他坚信,未来的能源系统将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2025年,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整个电网系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电力现货市场和储能将在维持电网稳定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正站在能源变革的关键风口,沃太能源已做好准备,迎接这场历史性机遇。”

  袁宏亮在项目日志上写道:“让清洁能源惠及全世界每一个人——这不是商业口号,而是一个能源人的初心。”这个细节或许能解释袁宏亮为何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新能源赛道坚守十三年。从德国车间到南通实验室,他始终在做同一件事:用技术理性对抗行业浮躁,用长期主义锚定发展航向。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