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东:我们生产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未来能源的“基石”

2025年11月21日 10:48:30 | 来源:华人之窗微信公众号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1月6日,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激励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发展定力、勇担时代重任,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江苏省委统战部等部门决定授予49名个人“江苏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东是荣誉获得者之一。

  刘海东 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常州高新区的现代化园区里,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年产3000吨导电银浆的万级生产线有序运转,一罐罐光伏导电银浆完成包装检测后,正发往全球光伏电池片工厂。它们将被印刷在电池片上,实现晶硅电池核心的金属化功能,最终集成于高效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清洁电力,点亮千家万户。

  破局:从“卡脖子”到“领跑者”的逆袭

  作为聚和新材料的创始人、董事长,华东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刘海东用20多年的行业深耕和一场义无反顾的创业,书写了一段从“跟跑”到“领跑”的中国新材料企业的崛起之路。

  2015年,年过不惑的刘海东没有选择安逸,而是毅然辞去高薪职位,组建起一支技术团队,在常州这片制造业热土上创办了聚和新材料。他心里清楚,光伏导电银浆行业是光伏行业最后一个国产化的关键材料,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材料”,却是决定电池转换效率的“大心脏”。但长期以来,这项技术被“进口四大家”(美国杜邦、德国贺力氏、韩国三星、中国台湾硕禾)垄断,长期受制于人,价格高、供货慢、技术受控,“卡脖子”之痛可谓刻骨铭心。

  “不能靠买别人的材料,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是刘海东创业的初心。他带领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从配方设计、工艺优化到设备调试,一点一滴攻克技术难关。没有现成路径可走,就自己摸索;没有成熟经验可循,就反复试错。实验室无数个日夜灯光未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满数据和推演。

  功夫不负有心人。聚和新材料先后自主研发出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主栅及细栅银浆技术、TOPCon高效电池成套银浆技术、超低体电阻低温银浆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在晶硅太阳能电池用正面银浆技术方面,成功解决了收窄栅线宽度和提升印刷速度难以平衡、降低钝化损伤和优化接触电阻难以平衡、降低银浆耗量和提升组件可靠性难以平衡等多项行业技术难题,这些技术不仅打破了“进口四大家”的垄断,更推动了国产银浆性能的全面跃升。

  腾飞:“全球第一”背后的硬核实力与多元布局

  2021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数据:聚和新材料的光伏导电银浆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球第一,并连续两年保持领先。这不仅是数字的胜利,更是中国制造业在关键材料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的标志性突破。客户名单上,通威太阳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东方日升等行业巨头赫然在列。2023年,聚和新材料被通威太阳能授予“年度战略合作伙伴”和“卓越品质奖”,被天合光能、阿特斯评为“优秀供应商”——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市场对聚和产品和技术的认可。

  这一切的背后,是惊人的发展速度:2022年到2024年,公司累计营收达292.8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97%,累计净利润12.42亿元。2022年12月,聚和新材料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新材料领域一颗耀眼的新星。


刘海东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一行交流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成长之路。

  但刘海东的视野从未局限于光伏领域。他深知,高端电子浆料是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性基础材料。于是,公司开始布局通信、元器件、汽车电子、半导体等领域,并在一直被外企“卡脖子”的5G滤波器领域、LTCC、MLCC电子元件浆料、柔性电路、电致变色玻璃浆料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聚和新材料的快速成长,也赢得了各方的高度认可:公司先后取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已公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民营企业创新100强、潜在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市长质量奖、市专利金奖、市五星级工业企业等荣誉,这是企业硬核实力的集中体现。


刘海东先生回馈母校捐赠100万助力学校发展。

  担当:静水流深中的家国情怀与使命坚守

  刘海东本人因贡献卓越,先后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B类“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荣获“江苏省双创人才”“亚洲光伏产业协会科技成就奖”“江苏省科技企业家”“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常州市明星企业家”等荣誉。

  作为江苏省政协委员,他深入调研、积极建言,围绕科技创新、产业链安全、人才政策等议题提交多份高质量提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在担任市、区两级工商联副主席期间,他主动搭建政企沟通桥梁,推动行业协作,助力中小企业成长,展现出一名新时代企业家的格局与情怀。

  熟悉刘海东的人都说,他身上有一种“静水流深”的力量。不张扬、不浮躁,专注于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他常说:“做材料,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生产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未来能源的基石。”正是这份对技术的敬畏、对品质的执着、对国家需求的回应,让他在创业路上走得坚定而从容。

  今天的聚和新材料,已不仅仅是一家材料企业,更成为中国高端电子浆料自主创新的标杆。而刘海东,这位从实验室走出的科技型企业家,正带领他的团队,向着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广应用的材料前沿不断迈进。

  更可喜的是,在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正涌现出越来越多像刘海东一样的实干者,他们以智慧为笔,以汗水为墨,默默耕耘在创新一线,为中国制造发展夯实根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