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激励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发展定力、勇担时代重任,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江苏省委统战部等部门决定授予49名个人“江苏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慧创医疗创始人汪待发是荣誉获得者之一。
汪待发 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
在江苏丹阳的一家高科技实验室里,一名受试者头戴特制装置,正随着指令完成一系列认知与动作任务。几分钟后,一份翔实的全脑功能成像报告呈现在屏幕上。
这项看似简单的检测背后,是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打破国外垄断的原创成果——光学脑机接口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技术。
带领团队攻克这一技术难关的,是中国光学脑机接口领军人物——慧创医疗创始人汪待发。从清华园到丹阳,他将二十年最好的风华倾注于中国脑科学研究,用执着与智慧在这片科技高地上刻下了鲜明的“中国印记”。

汪待发与研发团队深入交流产品设计思路
光之淬炼:破解“黑色屏障”难题
汪待发与光学脑机接口技术的缘分始于清华求学时期,博士毕业后,他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深耕光学成像。2014年赴加州理工学院访学的经历,让他更加坚定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信念。
2016年,汪待发在江苏丹阳创立慧创医疗,正式开启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转型之路。“科研论文不应只停留在纸面上,更应转化为服务人民健康的实际力量。”这是他选择创业的初心。
在光学脑机接口领域,亚洲人的黑色头发对光的吸收更强,在光源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亚洲人与欧美人之间的吸收强度差距可能达到千倍之多,仿佛在探测路上筑起了一道“黑色长城”。这一世界性难题,长期横亘在全球科研人员面前。

汪待发为质量与培训团队召开会议,强调产品安全与临床可靠性。
2016年深冬,在丹阳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汪待发对团队说:“我们要做的,不是改良,而是重构。”三年间,团队经过无数次试验,推翻了数次系统架构,最终攻克了亚洲人黑发与深肤色成像的世界难题,实现了超高灵敏度全脑检测的突破。
2019年以来,慧创医疗构建了基于光学脑机接口——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技术的高通量、高精度、多模态、闭环系统,集全脑成像、便携与穿戴式设备于一体,形成国际领先的产品矩阵。
其自主研发出全球首台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超百通道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彻底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随后,慧创团队还推出了全球首创的157超高通道技术,为群体脑机接口研究开辟了全新的维度。通过这一技术能够在大规模群体中实现“多脑同频”的研究,揭示了脑与脑之间的互联互通,为未来脑科学的研究带来了量化的现实路径。
科技报国:从跟跑到领跑
慧创医疗的光学脑机接口fNIRS设备通过脑血流动力学信号精确检测大脑活动,为脑卒中、孤独症、阿尔茨海默病等脑功能障碍的评估、疗效评价、康复指导提供了创新的手段。
凭借这些突破性成果,汪待发团队荣获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最高奖项——“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技术发明奖,其成果被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并推动制定了我国首个近红外强制性国家标准。2024年,慧创医疗同时承担了国家脑机接口重大专项,成为该专项中唯一获批立项的江苏企业;并获批江苏省重大科技专项——脑机接口项目,是当年度唯一入选的医疗装备方向项目。慧创医疗以“一企双项”的突出表现,展现了江苏企业在国家脑机接口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力量。
慧创医疗的技术平台不仅推动了行业的技术创新,还通过广泛合作与应用,成为国内科研和医疗行业的重要力量。至今,慧创医疗产品已经进入了1000余家三甲医院和科研机构,包括解放军总医院、宣武医院、清华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市场占有率超过50%。同时,慧创医疗的技术平台为国内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支撑他们在《Nature》子刊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500余篇SCI论文,形成了广泛的学术和临床影响力。在汪待发看来,这是比市场份额更具价值的成就:“我们希望以自主创新,为中国科技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科技为民:让创新更有温度
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汪待发始终不忘“科技为民”的初心。近年来,慧创医疗累计向华西医院、湘雅医院、复旦华山医院、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等机构无偿捐赠数百万元设备,用于儿童注意力障碍、老年认知障碍、残疾人康复训练等公益项目。
随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脑机接口列为未来产业重点方向之一,汪待发团队开启了从“读脑”到“写脑”的创新探索,致力于为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疾病提供解决方案,希望能为该领域带来突破,为患者带来希望。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慧创医疗通过科技创新,展现了民营企业推动产业发展的责任与力量。

“脑机接口—新质生产力—健康中国”,这是汪待发办公室白板上的三组关键词。汪待发告诉记者,响应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完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部署,慧创医疗将继续秉持“与国家重大需求同频共振”的理念,打造全球领先的光学脑机接口产品与解决方案。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从跟跑到领跑,这位永不停歇的“追光者”与他的团队,正以原创为笔、以产业为墨,在未来产业的“无人区”不断破冰,书写新时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