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常州市立足统战工作大局和地方发展实际,将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夯实组织基础、搭建服务平台,引导广大成员坚定政治立场、发挥专业优势、投身发展实践,在助力“十四五”规划实施、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等中心工作中展现担当作为,实现了思想政治有引领、组织建设有成效、服务大局有贡献的良好局面。
深化思想引领 凝聚家国情怀与时代担当
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以主题教育为抓手,以多元活动为载体,持续深化思想引领。紧扣时代主题开展集中教育,围绕“学党史、跟党走”“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等主题,组织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通过专题报告会、理论研修班、座谈研讨会等形式,推动思想学习实现全员参与、全面覆盖。
市知联会每年组织各类学习培训活动数十场,邀请专家学者解读宏观经济、新质生产力等重要课题,引导成员把握发展大势、明确使命担当。联合在常高校知联会开展“追寻红色印记 厚植爱国情怀”专题活动,组织参观市监察文化馆,以实地体验强化纪律意识。
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参与纪念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文艺汇演等活动,以文化表达增进政治认同。各委员会负责人牵头开展线下走访、线上沟通,将政治引领融入联系服务全过程;借助数据库动态更新成员信息,有针对性开展政策解读和形势教育,引导党外知识分子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地方建设大局。
健全组织体系 优化队伍结构与培育机制
以规范化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育为核心,以平台搭建为纽带,不断完善组织架构、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服务效能,为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坚实保障。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组织体系,全市建成32个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组织。市知联会成功获评4A级社会组织,是全省首个通过4A级社会组织评估的党外知识分子联谊组织。
坚持“优中选优”原则,不断壮大党外知识分子队伍规模、提升人员素质。全市现有无党派人士千余人,重点吸纳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市知联会现有会员176人,涵盖机关、国企、高校、科研院所等领域领军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建立并动态更新完善党外知识分子人才库,通过“部门荐才、组织觅才、个人举才”多渠道发掘培养人才,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常态化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升成员综合能力。
五年来组织近千名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参加系统化培训,在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举办政治理论培训班,覆盖新认定成员、骨干会员等群体。2024年,两位无党派人士加入全省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
聚焦中心大局 激发参政效能与服务潜能
发挥党外知识分子智力密集、联系广泛、专业突出的优势,围绕中心工作搭建活动平台,在参政议政、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主动作为,为常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重大战略和民生关切,深入开展调研建言。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市知联会完成“提升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推动公路物流高质量发展”等重点课题,形成的调研报告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相关提案在市政协大会上交流。连续三年围绕溧阳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实地调研,聚焦“培育特质农产品品牌”“乡村旅居 田园康养”等形成多篇专项监督报告。
围绕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展系列赋能活动,创新实施“校+园知盟”项目,12家高校知联会与12个省级以上园区知联会建立联盟,累计开展活动114项,组织合作项目83项,获评全省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
成立党外知识分子科创服务团,发布《常州市党外知识分子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专家索引(第一期)》,建立“知盟成果转化专员”队伍,对接企业技术需求与创新成果,解决实际困难。
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组织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开展反诈宣传、法律援助、科普宣讲等公益活动50余场,持续唱响团结奋进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