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宁区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社会嵌入、文化嵌入、产业嵌入“三个嵌入”为抓手,为各族群众搭建多种类型服务平台,着力促进各民族居民心理共通、情感共融,推动民族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强化“社会嵌入”,凝聚各民族智慧力量
一是跨城联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天宁区委统战部与江阴市委统战部签订“统战联盟”协议,就民族工作达成合作协议,持续开展“村村结对”、“红石榴”民族团结活动。天宁区青龙街道与江阴市璜土镇联合开展“民族一家亲 共绘石榴红”双城联动共促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促进两地各民族青少年交流交往。二是校地共建,推进互嵌式交流交往。推进江苏理工学院“江苏省‘炎培职教’同心教育实践基地”与天宁区兰陵街道“江苏省红石榴家园”两个省级阵地结对共建,依托非遗工作室、红石榴直播间、民情茶座等实践场地,先后开展民族文化调研等活动30余次。三是筑牢根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将民族工作纳入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雕庄街道每年定期开展“公益5号”民族集市,助力青海省玛沁县农产品在常州销售。茶山街道举办民族文化体验和各民族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兰陵街道举行“幸福工坊”民俗文化集市,发布8项“红石榴”公益项目,开展民情茶座之民族“连心茶”活动,组织少数民族同胞交流座谈,凝聚各民族智慧和力量。
激活“文化嵌入”,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
一是深挖传统文化,让历史记忆“活起来”。为化解各族职工暑期托幼托育难题,天宁区新联会联合民盟天宁区基层委举行“红石榴同心夏令营”,安排主题思政课、专题研学、非遗手作体验等课程,为各族青少年提供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二是创新载体平台,让团结教育“看得见”。扎实开展“礼赞新时代、同心向未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武城村在多功能活动室、幸福同心林等区域设置各民族文化氛围专区,为各族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基地。东青实验学校开辟少数民族文化长廊和民族政策宣讲室,培养“青言青语”宣讲员传播党的民族政策。三是讲好身边故事,让榜样典型“立起来”。充分发挥4家省级“红石榴家园”和4家市级“红石榴家园”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各族群众感受民族文化、领略风土人情、体验地方特色,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提升“产业嵌入”,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一是统筹协调,形成有效工作合力。发挥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作用,会同人社、公安、财政、工信、教育、城管等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天宁区委统战部对接新疆喀什英吉沙县驻江苏工作组、和田驻江苏工作组,联合城管、公安及社区,面向在常新疆同胞开展“石榴红·同胞情”主题活动,提供政策宣传、就业支持等公共服务内容。二是产业先行,提供发展平台。成立天宁区“石榴红”企业联盟,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成为首批入盟支持企业,聘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李承霞为导师团成员,联合青海玛沁民宗局、人社局举办“红石榴就业行动”专题岗位推介会,聚焦招工、就业等急难愁盼问题,为企业和各民族群众搭建双向选择桥梁。联合江苏省广西商会举办“潮聚三月三·商联民族情”活动,不断推动区域企业民族工作迈向联盟、联建、联创发展。三是多方联动,提升就业质效。天宁区民宗局联合天宁区远方职业培训学校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利用线上“红色直播间”,举办“幸福就业大讲堂”专场带岗直播,取得良好成效。
(天宁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