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市委统战部的关心指导下,徐州经开区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统战优势,广泛凝聚统战力量,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增强信心、办好企业,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一、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夯实民营经济发展根基。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主线,以民营企业负责人、商协会负责人、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重点群体,开展专题讲座、政策宣讲等活动,组织40余名领军人才、海外人才赴福州大学开展“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教育,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建好代表人士队伍。坚持将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民营企业家选进“两代表一委员”队伍,让民营企业家站前台、当主角。积极引导企业家参与工商联工作,建立工商联会员企业动态管理机制,把更多民营经济人士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三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落实“百企帮百村”活动和“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区内民营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就业培训、村企联建等帮促活动。2024年累计投入100余万元,帮扶经济薄弱村12个,美鑫食品、迅睿生物等10余家企业签订村企联建项目,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带动民营经济人士争做回报社会的典范。
二、强化统战资源整合,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一是助力企业转型。针对民营企业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过程中面临着资金实力不足、技术储备薄弱等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数字化转型等专题培训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上门辅导,积极帮助企业争取贷款贴息、奖补资金,逐条逐项解决转型难题,中能硅业、美鑫食品2家企业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协鑫硅材料等2家企业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华东机械等10家企业获批省级智能车间。二是助力市场开拓。与乌兹别克斯坦商会、捷克商会、西伯利亚商会等商会建立合作,举办线上线下对接会10余次,助力民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搭建企业供需“直通车”,依托赋能企业服务平台发布企业供需诉求,先后组织景安重工等45家企业参加徐州市工程机械产业主配协同发展对接会;鹏旭玻璃等10家企业参加秋季广交会,累计争取订单超30亿元。三是助力人才引进。积极对接大院大所,为民营企业全职引进或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人才自主培养,2024年新入选国家重点引才工程12人;新获批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3人,省卓越博士后1人;入选省“双创计划”个人8人、团队1家,省“333工程”34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助力天科合达、博汇电控等3家企业获评“瞪羚企业”,本优机械等3家企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三、强化联系服务保障,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一是政企沟通面对面。开展“千人助千企”精准服务活动,党政领导班子以及30个部门、6个镇(街)215名干部,按照“周联系、月走访”机制,主动靠前、服务企业,实现820家企业联系对接全覆盖,收集诉求问题510项,涉及企业404家,已解决372项,有效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二是项目服务点对点。创新推行“四员一体”服务模式,全面推广“全兜办”登记系统,打造“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政务服务模式,建立重大项目综合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变企业“等待期”为项目“加速期”,全年代办项目176个,服务项目800余次,项目报建时间平均提速75%,企业服务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三是诉求办理心贴心。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涉企服务措施,区工商联联合区法院成立民商纠纷司法确认中心,联合区检察院建立“法治副厂长”制度,有力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落实金融助企长效机制,组织金企对接会5场,梳理出37家企业融资需求约198.57亿元,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纾困减负。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坚持服务中心大局主线,加快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聚焦健全促进“两个健康”工作机制,推动民营经济更好发挥生力军作用,为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