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高新区统一战线工作始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工作对象、工作特点,持续做好服务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为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一、打造一个阵地,筑牢非公经济“硬支撑”
一是打造民营企业党建阵地,夯实思想根基。加强党建引领,近年来,高新区76家民营企业成立党支部,依托高新区“红链·融炬”产业链党建品牌,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汲取奋进力量”“以学促干以训提能”等产业链党建专题培训会,组织电子信息、安全应急等领域产业链党组织举办“智改数转网联”主题沙龙、产业链党组织向“新”行、绿色制造体系创建推进会等活动12场次。紧扣“两个健康”主题,组织民营企业家和产业人才“向新逐质”专题培训班,有力促进非公经济健康成长。
二是创新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激发组织动力。聚焦民营企业发展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组织高新区机关党组织与18家民营企业党组织开展“与党同心·与企同行”一对一结对共建活动,推动涉企机关部门设立企业岗,累计开展结对共建活动72次,切实通过党建引领和活动共办,为链上企业提供产品推介、场景展示、党群共建等一站式服务,切实强化非公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建立两个制度,增强非公经济“新优势”
一是建立民营企业走访座谈制度。建立完善高新区管委会班子成员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各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定期深入民营企业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采取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恳谈会、线上会议等方式听取企业反映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对企业急难愁盼要求相关部门集中会办、限期解决,2024年,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用地、融资、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事项30余件,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运营。
二是探索建立“肩并肩”管家式帮办制度。发挥统战广泛联系优势,充分调动行政审批、园区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工作力量,推动高新区数据局、经发局、园区办等职能部门,摸排辖内200余家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收集企业痛难点,推动建立职能部门、园区、街道三级协同服务机制,助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针对企业反映集中的业务办理步骤复杂繁琐问题,推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打破固定思维,在服务场景内引入休闲、家庭元素, 设立“肩并肩”管家式帮办服务区,让窗口审批人员走出柜台,“手把手”全程帮办,让新开办企业全套手续平均耗时缩减至50分钟。
三、搭建三个平台,激发非公经济“新活力”一是搭建外向开放、商通四海的招商引资平台。建立健全外资外贸企业领导包挂制度,累计走访外贸企业60余家,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组织引导辖区内民营企业参加华交会、广交会、日本大阪展、进博会等重点境内外展会63批次。积极利用境外乡贤、侨眷等资源,对接各地商会和海外平台,拓宽外资招引渠道,推动招商部门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外资企业,组织企业参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徐州访学活动,联合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钙钛矿产业分会举办专题对接会,全年招引外资项目5个,新培育外贸企业18家,外贸进出口总额68.7亿元,九识智能无人车项目、磁波刀医疗设备等4个项目协议利用外资4100万美元。
二是搭建精准问诊、破解瓶颈的金融服务平台。架起政银企三方沟通桥梁,协助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构建线上线下多维度融资体系,联合银行、资本方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5场次,开展专项辅导35次,助力企业解决融资、合规等问题69件,通过融资平台帮助民营企业融资17.6亿元。推动高新区金融服务局举办民营企业上市专题培训6场,邀请省证监局、深交所为上市及拟上市企业把脉问诊,动态更新拟上市企业后备库26家,其中9家纳入徐州市上市后备企业,精创电气成为2024年全市唯一一家上市过会企业。
三是搭建双轮驱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创平台。积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依托统战系统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联盟,举办产学研对接、欧美同学会等活动5场次,一批优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江苏华辰实现传统变压器向新能源方向转型,格利尔数码从传统照明起步拓荒可见光通信。支持省安创中心、上交大新材料研究院、云龙湖实验室、中红外激光研究院成果转化,五洋停车与浙江大学“数字阀制动装备革新项目”替代国外进口,云意电气与东南大学“新一代高可靠大功率汽车电源模块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打破国际垄断。利用科创平台为港澳、台侨、海外留学生等境外人才落地高新区提供优质载体,推动“科技副总”和“产业教授”双向奔赴,全年获批省双创人才31人、双创团队8个,全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3人,完成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申报。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高新区统一战线将在促进“两个健康”中引导非公经济瞄准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实现创新突破,以实际行动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