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统一战线优势 助力北斗卫星导航伟业

2020年12月09日 10:55:30 | 来源:省委统战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统战处处长  朱  

  今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坚持充分发挥党的统一战线特有优势,紧扣凝聚人心这个根本,突出思想政治引领这条主线,引导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微小卫星)、上海天文台天文台、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技物所)、中国电科21所21所)与23所23)等单位的统一战线成员锐意创新,齐心奋力,共同铸就北斗卫星导航伟业。

  一、发挥凝心聚力的政治优势,以思想导航引心星相印

  坚持“大科技、大党建、大服务、大统战”工作理念,发挥党委主导作用,加强政治引领,增强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建立统战工作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强常态化联络协调,压实基层统战工作责任。开展系统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调研,宣传严东生等科技界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举办党外代表人士研修班、党外青年干部培训班、党外青年骨干主题教育活动,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夯实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针对参与北斗研制的工作团队中有将近一半是党外知识分子的实际,推进党建与统战工作有机融合,依托临时党支部,凝聚党内外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力量,保证了卫星顺利发射。寓思想引领于重大工程项目,让党外知识分子在亲身参与北斗导航重任中,自觉将个人事业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紧密连接。九三学社社员、微小卫星副总设计师张军自豪地说,国内2亿部手机安装了北斗导航芯片,摆脱了对国外导航系统的依赖,这是中国的骄傲,一生能有这样的机会为国家做出贡献,是可遇不可求的。

  二、发挥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以集智攻关送卫星入轨

  科技系统党外人才富集,智力优势明显。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通过举办月度科学家座谈会、科技创新工作情况通报会、浦江学科交叉论坛等活动,发扬民主,听取意见建议,激励创新攻关。相关单位针对党外知识分子学历高、工作经历丰富、创新意识强的特点,搭建统战人士新春座谈会、民主党派人士恳谈会等平台,以及落实联系点制度,鼓励党外知识分子围绕单位建设、技术发展和北斗等工程任务积极建言献策,对他们的想法建议给予充分尊重和信任、积极回应与采纳。微小卫星的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在党委支持下发扬“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北斗精神,创造了10年发射12颗、8个月连续发射8颗卫星的奇迹。天文台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俊平,2011年回国工作不久,在承担高难度北斗重大专项任务中,大胆提出多项创新性方案被采纳,实现了重大突破。21所激励3名党外知识分子分别研发了用于驱动太阳能帆板的感应子式永磁步进电动机等重要配套产品,不但解决了严苛条件下的系列技术难题,还大大提升了航天工程元器件自主可控水平。

  三、发挥培养使用的组织优势,以载荷赋能让斗转星移

  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坚持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纳入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大力培养党外青年干部和人才。每年选送优秀党外知识分子参加市委统战部实践锻炼及其他跨单位、跨系统、跨条线的挂职锻炼,他们提升能力、施展才华。系统各级党组织支持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承担上海光源、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此次借助北斗工程项目平台,交任务、压担子,使党外青年科学家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达到卫星送上轨、干部同成长的目的。23所的两名非常年轻的党外知识分子在北斗项目配套产品研制过程中,出色完成了产品设计、工艺验证、生产和可靠性验证工作等重任,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技物所负责北斗数字太阳敏感器研发的席红霞和负责红外地球敏感器研发的孙浩带领的两个团队通过不懈努力,突破了国外限制,实现了国产化,而同为党外知识分子,一位已经成长为科研团队的中坚力量,另一位则成功迈出了科研生涯的高起点脚步。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北斗项目中,上海科技系统的党外知识分子,经历了艰苦攻关的磨难,见证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成为了北斗系统中的一个个有效“载荷”,彰显了统一战线成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和使命,在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征程中熠熠生辉。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