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常州广泛联系港澳同胞,积极开展联络联谊,大力促进常港澳交流交往,为助力高质量发展联心联智联乡情。
以科创人才为桥搭起产学研合作快车道
紧密结合常州实际,以人才科创为抓手,围绕“聚贤汇智,科创未来”主题,充分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立足常港两地“科创人才+常州制造”,搭建互通对接平台,持续深入发掘香港科创、人才优势。
赴香港与知名学者、专业人士、科研人才开展广泛交流对接,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及香港中国商会、香港青年科学家协会、香港江苏企业协会等团体建立长期良好合作关系。
举办常州—香港科技人才交流对接会、在港常州籍专家学者恳谈会、“聚贤汇智,科创未来”——香港高校行等活动并多次开展重点项目现场签约。借助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苏澳合作对接活动、“常州等你来”——港澳高层次人才云聘会、“同心同行,云联港澳”港澳代表人士恳谈会等活动,精准对接香港科创力量与国际化产业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有力提升常州“双招双引”能力水平。
以青春纽带汇聚港澳青年向心力
指导成立香港常州青年总会,以青春之力赋能“常来常往”,为在港常州青年构筑凝聚乡情、共谋发展的“温馨家园”。与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共同协作成立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常州西太湖实践基地,深化与联盟内39所高校的互联共建。连续两年组织联盟内15所高校的40余位港澳大学生来常工作实习、交流参访,鼓励青年学生积极融入内地发展。
开展“百万青年看祖国 千名博士神州行”常州站活动,举办香港青年科技人才对接会并成立“香港常州科创人才服务站”,邀请来自香港青年科学家协会、香港理工大学江苏校友会、香港城市大学、澳门中华文化产业促进会等100余位港澳青年来常参访。
支持在常港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与“一加爱心社”携手,每年平均开展助老助残等公益活动近20次。
以情感联结提升代表人士资源效能
每年以春节为契机,制作“一信一刊一视频”:一封给乡亲的新春贺信,一份传递乡情的《新春特刊》,一段新春团拜视频,增进彼此情感联系。以“乡音载春•情满常港”为主题,连续多年举办旅港常州同乡社团春茗活动,牢固乡情纽带,深化情感联结与合作共识,增进桑梓情怀。
通过登门拜访、谈心交流、邀请参访等加强与港澳同胞、代表人士之间的联络联谊。赴港澳密集拜访各界代表人士,每年邀请港澳代表人士组团来常访问超150人次。五年来,与常州籍院士、专家、学者及港澳代表人士等近百人建立长期联络机制。牵头完成刘国钧故居交接、《刘国钧日记》首发仪式,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发挥积极作用。
做好名人公益基金的管理使用,唐荆川爱国兴学基金、唐英年港澳青年实践交流基金、赵国雄教育光彩基金、沈有国助学基金等公益基金11个,基金总额2700余万,充分发挥助学帮困作用,5年来,1500余名优秀学子、400余位优秀教师总计获得280余万元基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