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202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日前发布。入围两榜的苏州企业均达26家,领跑江苏全省。
在中国经济版图中,苏州是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级市之一。当不少地方陷入企业“低价竞争”、“同质化竞争”泥潭时,苏州民营企业正在探索破除“内卷”之道。
专注技术 构建竞争优势
走进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随着工作人员在智能座舱发出语音指令,智能导航、多媒体娱乐等多种功能在人机交互中迅速实现;在“未来教室”,借助AI声像追踪技术,教师和学生的视频画面自动切换、追踪,声音与图像实时同步。
思必驰工作人员介绍车内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功能。辛剑晨 摄
这家于2008年落户苏州的企业,多年来专注人机交互技术攻关,已掌握涵盖信号处理、语音识别与合成、自然语言理解、对话管理及语言大模型等闭环人机对话的完整技术链条。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汽车、智能家电及数字办公等多种场景。
公司董事会秘书龙梦竹介绍,公司坚持产学研一体化,与高校共建人机交互联合实验室,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在当地政策支持下,公司还牵头成立长三角、江苏省和苏州市三级创新联合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应用型企业等资源共同攻关重大项目,协同创新。
“只有产业发展了,企业才能有好的成长沃土。”龙梦竹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例,苏州引进了很多相关企业,公司虽和其中一些存有竞争关系,但更多是合作。“我们共同的目标是把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起来。我们现在真正要做的是参与全球竞争。”
挖掘蓝海 填补行业空白
模拟胚胎自然发育状态的时差培养箱、可实时监测温度及液位的智能液氮罐、全自动玻璃化冷冻仪……在苏州贝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一楼展区,系列功能强大的仪器设备吸引参观者驻足。
贝康医疗的研究人员在开展实验。辛剑晨 摄
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上市公司,聚焦辅助生殖领域“蓝海”,走出了差异化发展之路。
“80后”公司董事长梁波以“窄门”形容辅助生殖这一赛道。“中国的辅助生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他看来,该领域尽管产业规模相对有限,但对国家十分重要,必须要有自己的产业链。而目前国内多数设备、耗材等还主要依赖进口,国产化替代空间较大。
2020年,公司推出的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填补了我国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中试剂盒的临床空白。
凭借在辅助生殖领域建立的先发优势,近年来,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海外并购等方式,推出系列符合临床需求的设备、试剂、耗材等创新产品,服务全球超过1000家辅助生殖机构。
布局海外 挖掘新增长点
“走出去”布局海外市场是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在深耕国内业务的同时,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也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科沃斯推出的割草机器人在演示割草功能。辛剑晨 摄
成立于1998年的这家企业,主要从事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化清洁机械及设备等的研发、设计与制造,旗下产品远销170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公司推出的擦窗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产品海外订单井喷。
“全球化是企业发展的战略之一。”公司总经理庄建华介绍,自2011年启动了品牌出海,科沃斯已在美国、德国、日本建立子公司,在新加坡设立海外业务总部。2024年,公司营收165亿元,其中海外营收68亿元,占比超四成。
市场环境及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是企业出海面临的一大挑战。庄建华表示,公司通过本土化创新开发差异化产品。如针对日本小户型用户市场,开发出小机身扫地机器人;面对欧美市场在草坪修剪上的需求,研发的GOAT系列割草机器人搭载双激光雷达和定位技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受到欧美客户欢迎。
科沃斯是苏州民企发力海外布局的缩影。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苏州民营投资在全市对外投资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88.1%和74.2%;苏州民企完成进出口总额4866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出口达3638.3亿元,同比增长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