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创江苏 才聚龙城——江苏侨界科产深融对接行暨2025“创业之桥”活动在常州启动

2025年09月09日 13:26:37 | 来源:省海联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由省侨办、省侨联、省海联会主办,常州市委人才办、市侨办、市侨联、市人才科创集团承办的江苏侨界科产深融对接行暨2025“创业之桥”活动9月8日在常州启动。活动对标江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要求,通过举行省侨联专家委员会换届大会、侨界创新创业大赛、侨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活动等多种方式,切实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整合力量、链接资源、创造生态、取得实效。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胡广杰出席活动并讲话,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伟致欢迎辞。中科院院士史生才、黄维、邹志刚、郭子健、滕皋军参加活动。

  胡广杰在讲话中向各领域侨界专业人士致以诚挚问候。他指出,江苏科创资源丰富、实体经济发达、产业基础厚实,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和“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的重大任务。江苏的发展得益于广大侨胞的辛勤付出,未来的发展也更加需要发挥侨智侨力。他希望广大侨界人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传承好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弘扬嘉庚精神,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以实干担当绘就江苏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他强调,要不断完善大侨务工作格局,强化跨部门、跨地域的沟通联动,积极为侨界人才在苏创新创业搭台赋能,努力帮助侨界人才解决痛点堵点问题,切实打通人才落地“最后一公里”。要擦亮“侨链全球、智汇江苏”侨界科创工作品牌,建立健全“核心协同+项目牵引+场景驱动”运作机制,做强做实“携融汇赢”侨界创新资源协作体,深化法治护侨,以高质量服务护航侨界新质生产力发展。

  周伟在活动上致辞。他介绍了常州的人文底蕴、经济发展、区位优势等情况,并指出,常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引领发展摆在核心位置,通过实施“龙城英才计划”、成立“龙城科创学院”、开展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计划”等举措,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常州模式。侨界智力密集、融通中外,是常州发展的重要力量,常州将以最大诚意、最优环境和最好服务,为侨界以及各方英才搭建舞台、保驾护航,让每一位创新创业者在这片热土上梦想成真、事业出彩。

  活动现场发布了“侨链全球 智汇江苏”侨界科技工作品牌,该品牌推动省侨办、省侨联与常州市持续合作,围绕侨界人才与科创项目两条主线,共同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不断深化合作;抓住构建涵盖引育、服务、合作、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和打造覆盖全球、链接江苏的创新创业生态圈的关键点;通过江苏侨界创新创业大赛、侨界科创项目数据库、“携融汇赢”侨界创新协同体、“暖侨关爱矩阵”和N场“侨智赋能”江苏行等“4+N”的活动载体,努力实现促进侨界高素质人才涌现、高质量科技供给、高效率成果转化的三重目标。

  活动中,省侨联第四届侨界专家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学术委员会主任史生才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作主旨演讲。常州市作人才发展环境宣介、“创业之桥”引进人才姜政作创业体会分享,展现常州“近悦远来”的创新生态。

  活动上还举办了海外人才常州创新创业邀请赛颁奖仪式和现场签约仪式。大赛自7月份正式启动以来,在全球征集到355个人才项目。项目总数较上届增长2番,项目质态明显提升,80%的项目由博士团队领衔,包括2名诺奖弟子在内的65个项目已与常州市园区载体开展对接。经过组委会评选,30个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8个项目与常州市有关园区现场签约,推动科创成果落地转化。

  活动期间,将组织“侨联四海 向新而行”溧阳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合作交流会、武进生物医药产业合作交流会、新北合成生物产业对接等活动,11个项目作现场路演和落地对接,部分侨界创业投资机制代表还深入企业开展创投对接,为地方产业发展综合赋能。

  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徐开信,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标,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郭宇锋,扬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巧泉,省政府驻深圳(广东)办事处副主任蒋凯渊,北京、上海、浙江、安徽、陕西省侨联领导,常州市领导杨芬、许峥、许小波与省侨联第四届侨界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代表、侨界专业人士、常州市有关方面代表等近300人出席活动。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