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动致敬荣光——民主党派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2025年09月05日 10:40:57 |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微信公众号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八十载岁月流转,抗日战争的烽火虽已散去,但那段熔铸着民族血性的历史,始终是镌刻在中华儿女心底的精神丰碑。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多位民主党派先贤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奔走呼吁一致抗日,并肩驰骋抗日战场,共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牢固团结,为民族独立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进入新时代,民主党派组织和成员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开展抗战历史保护、关爱抗战老兵、开展主题活动等工作。这些具体而深入的实践,让抗战历史记忆得以穿透时空、山河永铭,更让那份凝聚着民族之魂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芒,永远激励亿万人民攻克一切艰难险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保护遗迹史料,为民族留下抗战历史记忆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第四批34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43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近日公布。

  承载抗战历史的文物、遗址、口述史料都是极为珍贵、不容遗忘的民族记忆。它们记录着民族的苦难与不屈,见证着中华儿女的坚韧。多年来,民主党派始终攥紧“保护”的接力棒,以组织之力、专业之能,让抗战记忆有迹可循、有史可证。

  在8月29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第一场记者见面会上,民革中央副主席陈星莺介绍说,早在2011年前后,民革就开展了相关的抗战遗址保护工作。到了2018年,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启动申报的时候,民革和很多抗战遗址单位、相关部门互相配合,把一些抗战遗址和民革前辈故居进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

  “大后方、结合部、最前线”是史学家对云南在抗日战争地位的概括。松山战役的攻坚、腾冲光复的激战,书写下抗日战争的滇西壮歌。今年4月以来,民革云南省委会与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在全省部署开展滇西抗战文物和遗址遗迹保护公益诉讼检察专项监督行动,以公益诉讼检察之力助力遗迹保护。


八十多年前,三千余名南侨机工毅然回国,冒着战火奔赴滇缅公路,以血肉之躯筑起运输生命线,用生命守护民族血脉,诠释了“侨海报国”的崇高情怀。8月26日,“侨海报国——南侨机工主题绘画艺术展”在云南省昆明市博物馆开幕。展览由致公党昆明市委会主办,云南省侨联指导,南侨机工学会承办,以绘画艺术为载体,深情回望南侨机工的壮烈史诗,弘扬“侨海报国”的赤子精神。(昆宣)

  事实上,在云南群峰之间,为守护滇西抗战遗址遗迹,民革云南省委会已持续坚守十余年。云南民革的足迹曾遍布滇西保山、昆明、滇南等片区的20余个市县,不仅踏遍山野寻访散落的战场遗迹,还走进云南省档案局、图书馆、在滇各高校,从泛黄的档案、尘封的文献中打捞珍贵史料。最终,这份奔波与坚守凝结成《众志成城卫南疆——抗日战争在滇文物存遗现状与保护》这一厚重成果,为云南省乃至国家制定抗战遗址遗迹保护相关政策增添决策参考。这份对历史的敬畏与坚守,更跨越海峡,连接起两岸共同的记忆。2014年至2016年,民革云南省委会到岛内开展抗战历史文化的搜集工作,采访摄制台湾健在老兵回忆抗战的口述史料,对台湾人民抗战历史的文物遗迹进行系统调研,开展多场座谈会,研讨抗战历史、收集抗战史料、聆听抗战往事。最终,民革云南省委会形成调研成果《御辱逐倭半世纪——抗日战争在台湾遗址遗迹》。这份跨越十余年的执着,正是民主党派以专业与韧性“久久为功”参与历史遗产保护的例证。

  “推动遗址保护与乡村振兴、文旅发展深度融合”“提高抗战遗址遗迹保护的科学化程度,实现抗战遗址遗迹的文化功能和永续发展”……还有许多民主党派组织通过建言直指抗战遗迹保护工作中“怎么建”“谁来管”“如何用”的现实问题,将“建言声”转化为保护历史记忆的“行动力”。

  四川泸州民革党员饶伟,十余年间将周末和节假日全部投入寻访抗战老兵工作。他开着私车跑遍四川多地,为老兵录制口述、拍摄视频,整理的史料均无偿捐赠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等机构。杭州富阳民进会员谢华,三十年间如“拾荒人”般,从废品回收站、旧书摊、拆迁废墟中“抢救”下671种抗战前后的报纸杂志。他将半数藏品捐给国家,还推动建成了以红色报刊为主题的研学中心。这些民主党派成员以燃烧个体“微光”的持续努力,填补了宏大历史叙事中的“关键空白”,让抗战历史记忆更鲜活、更立体。


8月29日,民革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基层委向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捐赠抗战期间灌录的粤曲《热血忠魂》和《最后胜利》黑胶唱片。(曹霞)

  无论是民主党派组织的持续推动,还是成员的主动担当,这些行动都起到了为抗战历史“保鲜”的作用,赋予历史以情感和生命力。

  历史保护的意义,从来不止于“留存过去”,更在于“滋养当下、指引未来”。正是有包括各民主党派组织和成员在内的各界人士的坚守与担当,才让更多文物不再蒙尘、遗址重焕生机、史料得以传世,让抗战精神在代代相传中愈发鲜活,成为滋养当下、指引未来的精神力量。

  关爱抗战老兵,以温情守护历史亲历者

  抗战老兵从血火历史中走来,亲历了民族的苦难与荣光。关心老兵的生活,是对他们巨大牺牲的深切感念,加深了我们对和平来之不易的理解,也将激励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传承薪火、续写荣光。


8月28日,民革河南省平顶山市委会一行看望慰问99岁抗战老兵徐邦友。(张金泉)

  多年来,民主党派始终以行动践行关怀,从物质上的精准帮扶到精神上的温情慰藉,以实际行动践行对民族英雄群体的致敬。

  以民革为例。由于历史渊源和党派特色,民革一直十分关注参加过抗战的民革老党员及所联系的抗战老兵群体。2013年,民革中央便在全党开展了伸出博爱之手——牵手困难群众活动,将黄埔老人、抗战老兵纳入帮扶对象。


近日,民革重庆市委会、北碚区委会一行前去看望黄埔老兵、民革工商支部98岁老党员高麒。现场还与另一位久居上海的民革党员,黄埔后代李北兰现场连线,互致问候,共话黄埔缘、民革情。(碚宣)

  在民革中央的号召下,各地民革组织也纷纷开展了关爱老兵的多种活动。2025年,是民革贵州省遵义市委会开展关爱慰问抗战老兵活动的第11个年头。自2014年4月启动“寻找抗战老兵”行动以来,遵义民革共寻访到80多位生活在遵义的老兵。为了守护这些民族英雄,多年来,遵义民革党员自发筹集资金超过百万元,将关怀一一落实到每个老兵身上。

  “爷爷走了,谢谢你们这些年的关心照顾。”今年1月8日,民革遵义市第九支部党员胡嘉陵收到了余庆县抗战老兵张照贵孙子发来的消息。胡嘉陵将消息转告给支部党员,话音里满是痛心:“又一位老兵归队,看望慰问真的等不得……”这些年,越来越多的老兵相继离世,而在每一次送别仪式上,遵义的民革党员们都会细细追忆老兵的英雄往事,传递他们深埋心底的家国情怀。

  “等不得”三个字,早已成了许多关爱老兵志愿者的共识。自2018年起,广东民革发起关爱抗战老兵行动,多年来已持续开展2000多次。“关爱健在的抗战老兵,不仅是对个体英雄的致敬,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弘扬与传承。”民革广东省委会主委程萍的话,道出了这份行动沉甸甸的意义。

  民进组织结合“春联万家”品牌活动,为老兵送上春联和慰问品。农工党组织安排医疗专家走进老兵家中,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健康体检与诊疗建议……这些来自民主党派的关怀,形式多样,却有着同样的温度。

  抗战老兵是抗战历史的“亲历者”,他们本身就是最生动的历史教材。老兵的亲身讲述让历史变得可感可知,让伟大的抗战精神直抵人心。“老兵永远是我们的榜样!”广州民革党员、关爱老兵志愿者感慨,“这些在抗战时期出生入死的人是国家的脊梁,他们的精神鼓励我们要更加爱国、敬业。”

  当年轻一代从老兵的抗战故事里读懂“家国”二字的重量,将这份精神内化于心,变成岗位上恪尽职守、奋力拼搏的行动自觉,这便是对伟大抗战精神最生动的传承。

  开展主题活动,让抗战精神焕发时代光彩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今年以来,各地民主党派组织积极开展相关纪念活动,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引导广大民主党派成员牢记多党合作初心,传承红色基因。


8月30日,九三学社福建省厦门市委会新社员齐聚五通灯塔公园厦门抗日死难者纪念雕塑“永铭在心”前,举行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纪念日活动,深切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和死难同胞。活动现场举行了新增死难者名录碑揭碑仪式。新社员们瞻仰了纪念碑和抗日死难者名录碑,向抗日死难同胞献花,并朗诵自创的诗词《勿忘国耻,强我中华》。(杨政莹)

  8月25日,“铭记历史·同心奋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浙江民革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开幕式在浙江展览馆举行。一位抗战老兵后代感慨道:“这不是简单回顾历史,是对英烈的致敬,是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激励。”

  8月20日,哈尔滨美术馆里,民革黑龙江省委会与省文联共同主办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书画作品展。透过参展的书画作品,民革艺术家们把“还我河山”的呐喊、“家国无恙”的期盼融进了笔墨里,走进了观者心里。

  今年,台盟中央在全盟范围内发起“踏寻台盟先辈抗战足迹”系列纪念活动,参与者走到先辈曾战斗过的地方,用镜头记录历史痕迹,用脚步丈量民族的跋涉。

  ……


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依托1945年9月4日“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而建,是浙江省唯一大型抗战胜利主题纪念设施,也是中国民主同盟传统教育基地。民盟杭州市委会深化传统教育基地建设,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和民盟优良传统。图为民盟杭州市委会与媒体合作拍摄专题片,用镜头讲述民盟先贤感人的抗战事迹。(潘崇辉 张春丽)

  一场场精心组织的纪念活动,正以多元形式让历史场景重现、让伟大抗战精神可感,在铭记与传承中凝聚起奋进的力量。民主党派开展的这些纪念活动精准抓住了“精神传递”的核心,通过与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对话,深刻体悟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

  硝烟远去,但精神的火种永不熄灭。民主党派组织与成员的共同行动,让抗战精神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人们心中。当越来越多的人从抗战历史中汲取爱国的热情、直面挑战的勇气、团结奋斗的力量,继续为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以及世界的和平而不懈奋斗,这正是对那段烽火岁月最好的纪念,也是对无数先烈最好的告慰。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