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深耕校园沃土,厚植团结之根——启东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实践纪实

2025年06月18日 11:32:35 | 来源:南通市委统战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年来,启东市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推动民族团结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绽放。

  一、思想领航,筑牢团结根基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党建、团建少先队活动开展国情、革命历史、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在主题班会上,学生们热烈讨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历史故事;思政课堂上,教师结合时事,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024年1月,启东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启动仪式在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举行,市教育体育局发布任务清单,从课程设置、活动组织等多方面作出规划,逐步构建起 “聚焦党建引领、聚焦校园文化建设、聚焦课堂教学、聚焦学科融合、聚焦主题活动” 五位一体的教育新格局。各学校调整充实人文课程教师200余人,将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取得的历史成就、民族地区的发展成果融入学科教学与研学实践,增进学生的“五个认同”。

  二、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为使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入人心,全市各学校利用校园广播、公众号、宣传栏、文化墙等宣传阵地,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知识等内容。实验小学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征文、黑板报、宣传展板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理想信念与民族自豪感。滨海实验学校打造民族团结宣传长廊,展示各民族服饰、风俗和历史,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同时,市民宗局和市教体局联合编印《启东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读本》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普及民族团结知识。学校还定期开展主题课堂展示、主题征文比赛、民族画报比赛、民族知识讲座等活动,项目化推进教育工作。据统计,各学校累计开展相关活动2000余次,参与学生达数万人次。

  三、活动搭台,促进交流融合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举办全市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以赛促学,加深学生对民族知识的理解;开展“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中小学石榴籽讲民族团结故事比赛,学生们用真挚的情感讲述民族团结故事,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

  在艺术活动中,组织各族师生学唱民族歌曲、学奏民族乐器、学跳民族舞蹈,在音乐与舞蹈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如启迪外国语学校开设“红石榴成长课堂”,开展民俗工艺品挂毯制作、民族团结书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增进民族情谊。

  此外,启东加强与青海同仁、西藏、新疆、广西等地学校结对联谊。海丰镇小学与新疆伊宁县喀拉亚尕奇乡胡吉尔特小学开展“红领巾手拉手”书信交流活动,孩子们通过信件结交远方朋友,分享学习生活,共话民族团结;2023年12月,实验小学与广西河池学院开展“石榴结籽心连心,民族团结手拉手”青少年交流实践活动,民族特色歌舞表演让两地学生沉浸在民族大团结的浓厚氛围中。

  四、服务保障,守护学生成长

  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师生联系制度,建立各族学生成长档案,定期走访学生家庭,关心学生生活与学习情况。针对有特殊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学生,学校妥善安排午餐,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爱与温暖。

  全力落实外地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政策,通过“摇号入学”“阳光分班”等方式,保障各族学生平等受教育权利。2018年以来,启东先后选派优秀教师16人赴民族地区支教。支教教师不仅承担教学任务,还指导教研活动、参与教学管理、举办专题讲座,并资助贫困学生。在新疆支教的王老师,为提高当地教学质量,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辅导功课,还自掏腰包为家庭困难的学生购买学习用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

  石榴花开东疆城,童心筑梦向未来。启东将继续创新教育形式与内容,深化与民族地区的交流合作,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培育更多栋梁之材。

  (启东市委统战部供稿)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