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连云港市利用建设“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契机,创新开展“携手东中西、共绘石榴红”系列行动,加强与中西部民族八省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联系交流、合作发展。积极实施涉及民族、文体、旅游、医疗、教育、就业等领域的十大行动,搭建东中西协作新平台,着力构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积极探索 | 多点联动
坚持广泛动员,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连云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携手东中西、共绘石榴红”系列行动,与“产业强市”战略、对口援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加强部门联动,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协同工作模式,统战、民宗、发改、教育、人社、文广旅等部门协作配合,县区、功能板块全面发力,企业、医院、景区、社会组织等多点联动。推动多领域与民族地区开展协作合作,市委分管领导带队,赴西部6省区11个州市签订《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合作协议》。各县区走进云南省石林县、甘肃省积石山县、新疆霍尔果斯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等地开展结对共建,出台两地群众互惠就业创业、就医就学、文化旅游优惠政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度拓展。
连霍两地携手启动国家民委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助力非遗传承,促进民族交融”职教培训项目
深化宣传教育,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社会环境
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六进”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2024年6月,与霍尔果斯市文旅局共同打造的大型沉浸式歌舞剧《丝路乐舞》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连续8年同霍尔果斯市、普洱市推进助力困难留守儿童公益项目,惠及10万余名儿童。举办“书信架起连心桥 暖心圆梦微心愿”“石榴花·连霍两地一家亲”等联络联谊活动,促进连霍两地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深化。举办“连云港市各民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会演”“社区民族邻里节”“我们的节日”、《民族知识宣传片》千场展映等活动,开展“共植民族团结林”“同吃一桌饭”民族联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宣讲。
连云港市各民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会演
推进互嵌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深走实
深化“红石榴就业行动”,举办“春风行动”“职为你来”专场招聘会。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在社区开设就业超市,形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提供政策宣介、就业指导、岗位推荐、培训推介等标准化服务。海州区、赣榆区分别在云南省石林县、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挂牌成立“红石榴就业创业联络站”。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红石榴”党建领航“榴助你”项目,联合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举办“现代学徒制卫星石化班”,89名毕业生进入公司工作。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设立“少数民族用工基地”,打造标准化“红石榴就业指导站”,累计招收少数民族职工600余人。
2024年9月28日,连云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正式开馆
二、扎实推进 | 取得成效
实施“三项计划”,夯实民族团结“同心同向”主阵地
连续三年高质量实施“三项计划”全国试点示范项目,“携手东中西 共绘石榴红”系列行动被选为“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中国民族报》专版介绍我市“以职教培训项目为抓手,促各族青少年‘三交’”经验做法。组织开展红石榴夏(冬)令营等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44场,3500人次参与其中。连云港高级中学、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新疆班连续十年打造“中华文化走进新疆班”活动品牌,入户家访180人次,线上家访全覆盖。实施“携手东中西 共筑海疆情”新丝路文旅项目,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成立“文旅研学联盟”,激发旅游促“三交”新活力。
对口支援协作,系紧民族团结“东西协作”心纽带
擦亮“苏韵伊情·连霍同行”援疆工作品牌,先后精准实施援疆民生项目120多个,派出11批55名援疆干部和3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进疆工作。广泛开展民间交往,先后组织连霍两地近2200名青少年学生参与“万里鸿雁传真情”手拉手书信交友活动,开展“点亮微心愿,爱心助成长”圆梦活动,为38名受援地儿童圆梦微心愿。连云港市眼科医院认真履行少数民族定点医院职责,赴新疆霍尔果斯市开展“千里援疆送光明,同心共绘石榴红”眼科疾病诊治医疗援疆系列活动,探索医疗援疆新途径。
精品服务矩阵,唱响民族团结“山海一家”同心曲
吸纳来自民族八省区就业人员五千余人,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荣获江苏省“红石榴就业行动”示范企业。高标准建设省市两级“红石榴家园”49家、精品“红石榴家园”5家,建成全省首家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命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20家。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景课堂,形成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文体娱乐、法律服务、协商议事、困难救助等功能于一体的品牌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