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新市民多、新社会阶层多、新兴群体多,存在多元诉求协调难、专业资源整合难、治理效能提升难等问题,东湖街道发挥统战的治理价值和治理的统战功能,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123”工作模式,即搭建一个智能化平台,贯通线上线下,赋能政治、经济、社会三个属性,实现统战工作与社会治理的双向赋能。
一、建强“一个平台”,凝聚治理合力
一是增强大统战功能 。引导党外代表人士、新阶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骨干、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格局。全面摸底调查,完善统战人士信息库,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人才支持,促进线上线下信息互通共享,共建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服务中心。
二是增强数字化功能 。以村(社区)为单位,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数据驱动为支撑,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资源,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治理平台,达到数据“全覆盖”,“一端尽览”村貌民情;工作“全身心”,“一沉到底”走访服务;业务“全天候”,“一码通办”问题化解;过程“全闭环”,“一键直达”问效督查,打造数字化基层治理体系。
三是增强平与战功能。组建“彩虹联盟”,平时开展法律咨询、健康义诊、心理咨询、文化传承等活动,战时转化为应急处突工作队。在春节期间烟花禁燃禁放工作中,新阶层科技企业提供的无人机宣传和巡查效率大幅提升;重大活动期间或防控管制时段,统战成员变身志愿者,奋战在一线,增强基层应急突击处置力量。
二、贯通“线上线下”,拓展治理空间
一是线下清单管理。依据辖区内新阶层人士等统战成员实际情况,建立统战资源供给清单;建立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库,细化治理需求清单;建立智能算法精准匹配,优化项目对接清单,推动统战成员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二是线上精准防控。创新探索“网格互通网络,导入社会力量,深化社会治理”工作方式,增加词汇搜索功能,发挥统战成员在舆情搜索系统和新媒体网站及自媒体平台等网络上的专业优势,聚焦群众利益诉求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全天候舆情监测,及时发现研判舆情信息,妥善做好安全风险隐患处置,从源头防范化解潜在的舆情风险。
三是线上线下融合。通过电子围栏,通过轨迹查询,查看社工、网格员、志愿者走访历史轨迹,随时掌握社工情况,提升工作成效。开通精网微格事件上报共享数据,添加数据分析筛选功能,将社情民意系统平台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形成解决各类问题案例作为参考模版,指导具体工作。
三、统筹“三大属性”,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赋能政治属性,引领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将街道村居全体成员变身社工、下沉一线,将党的好声音送到千家万户,推动党的宗教方针政策在大街小巷落地生根;将宗教纳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形成“主体在市、延伸到镇、落实到村、规范到点、责任到人”的宗教工作格局;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教育进宗教场所,健全宗教场所管理制度,彻底清除非法宗教聚会点,信众由三年前的500余人减少至百余人。
二是赋能社会属性,支持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加快凝聚统战社会团体参与社会治理,通过积分制来提高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积极性,在物质上实现以积分兑换实物,在精神上实现以积分享受荣誉,在政治上实现以积分获得进步空间,激发内生动力,实现由治理对象向治理力量的转变。邀请心理咨询团队对“六失一偏”人员开展心理疏导;联合律师事务所开展法律宣传讲座,并为需要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三是赋能经济属性,保障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深入挖掘社会资源,放大社会治理的经济优势,以社会治理经济优势反哺社会治理社会优势。推行红色家政,2024年提供家政服务3万余次,居民满意度达到98%以上,通过微利运营、低偿服务,实现增收50余万元,让利于民近200万元;建设长者食堂,2024年提供老人就餐服务10余万人次,发放就餐补贴40余万元;打造400余名明星社工,居民变成粉丝团队,提升流量价值,进一步提供优质低偿服务。
统战工作不仅是社会治理的蓄水池和润滑剂,更是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加速器。下一步,东湖街道将持续深化统战工作与社会治理的双向赋能的“化学反应”,充分发挥统战的治理价值和治理的统战功能,奋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统战版,为城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鲜活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