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沛县县委统战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宗教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不断推动沛县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把牢思想之舵,握紧意识形态主动权。
县委高度重视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宗教工作全过程。一是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部班子负责同志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定期听取宗教工作汇报,同时明确各级人员工作责任,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负责人牵头落实、部干部广泛参与的一体化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定期研判工作机制。全年召开2次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及时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动态和新苗头,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广泛收集宗教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对宗教工作的看法,夯实工作基础。三是抓好省委巡视专项检查“后半篇文章”。针对2023年省委巡视沛县涉及宗教领域意识形态的6个方面问题开展整改工作,目前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并制定巡查检查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二、突出创新实干,拧紧宗教领域安全阀。
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聚焦宗教领域安全治本攻坚,多管齐下、提质增效,确保宗教场所和宗教活动安全有序。一是建强多元化督查队伍。建立由宗教局人员、属地宗教干部和网格员、宗教场所负责人和安全员等组成的多元化安全督查队伍,落实日巡查、周检查、月督查制度,夯实宗教场所日常安全管理基础。为提升队伍安全风险辨识、隐患排查整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水平,定期组织开展系统性安全知识培训,邀请消防、住建等部门专家授课,讲解安全法规、风险辨识、应急处置等内容,全年累计开展应急演练56场次。二是深入推进排查整治工作。聚焦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建筑安全、电气安全等重点领域,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统筹推进宗教领域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打通生命通道消防安全行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聚焦春节、县“两会”及圣诞节等重要时段,在常态化排查的基础上,强化部门协同,加大检查频次,严格安全管控。去年共排查整治安全隐患44处,全面建立隐患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专人跟踪整改,到期复查销号,实现了“检查-发现-整改-复查”闭环管理。三是实施标准化安全管理。引入第三方专业安全机构全程参与宗教场所安全管理标准化创建与管理,对标省标及《江苏省宗教领域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目录》,重点从场所安全管理制度、设施设备配备、安全风险评估、人员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着手,对宗教场所实施分类精准指导,有效提升宗教场所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全县现有59处宗教场所实现省标达标运行,达标率88.1%。
三、坚持聚力突破,破解难题促和促融。
坚持“同题共答,同频共振”为主导,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一是发挥部门协同力量。加强统战、宣传(网信)、公安等工作部门的工作协同,形成风险防范预警机制,适时进行调研分析,研判问题,做到未雨绸缪,提高排查宗教领域风险隐患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三级宗教网络两级宗教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并层层签订宗教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早发现、快处置”机制,组建399人的“哨兵”队伍和20人的宗教界信息员队伍。二是发挥区域协作力量。与山东微山、鱼台等地签订合作协议、强化联防联治,推动构建环微山湖区域宗教情报信息联通、矛盾纠纷联调、非法宗教联打、困难信众联助的一体化联动协作“四联”机制,有力破解了省级边界地区宗教管理难题,确保接边地区和谐稳定。三是发挥宗教团体力量。注重发挥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实践的宗教界人士主体作用,指导宗教团体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支持宗教团体如期组织换届,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升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各项事务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