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徐州市泉山区翟山街道管道社区:一“网”情深绘就互嵌式发展同心圆

2025年03月18日 10:07:51 | 来源:徐州市委统战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翟山街道管道社区,始建于1975年,因华东输油管道建设聚居而成。现有居民4700余户,12000人,其中党员1325名、有10个少数民族123人。近年来,社区党委在市委、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持续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一网推进互嵌式发展,形成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氛围,绘就了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繁荣发展的和美画卷。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今年9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泉山区管道社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为省内唯一获此表彰的社区。

  一、精心编织一张,空间互嵌助交往

    管道社区党委把民族团结工作置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以党建为引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积极开展民族工作。一是及时调整充实民族团结工作领导小组,社区书记担任组长率先垂范,其他成员明确分工职责,引导社区党员争当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排头兵。二是以社会治理创新为使命,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社区党委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融合互嵌、服务发展为目标,将社区划分10个网格片区,组建38个网格党支部,实行划片管理定格、入户联系定岗、全面服务定星三定工作机制,建立了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长和楼栋长三级包挂到每个少数民族居民家庭包挂服务机制,把民族工作纳入网格片区和网格党支部的日常管理和业务考核。三是以党建促团结,以互助促交流,搭建了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开设了民族服务热线积极践行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好事办在家门口,温暖送到人心头。让社区各族群众充分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今年以来,38个网格支部组织党员活动50余次,网格党员组织或参与居民座谈会150余次,特邀少数民族人士参与座谈10余次,让少数民族居民主动说事、网格员主动问事,及时把困难、问题、矛盾拿到援法议事会上充分沟通、协调,努力化解。满族居民袁香云感慨地说:网格化管理让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始终都在群众身边办实事、解难题,民族团结纳入网格化管理更加体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生活在管道,大家都舒心。

   二、共建和谐一个,文化互嵌增认同

  管道社区党委采用多元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扎实开展邻里建设,以文化互嵌促进文化认同,以相互帮助增强情感交融。一是充分发挥辖区LED显示屏、网格微信群等平台,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推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入民心。二是每逢国庆、七一、春节、中秋等节日以及各民族特有节日期间,都举办相关的大型文艺活动,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良好氛围,每年举办演出达20余场次,幸福生活与爱国情怀在管道实现同频共振。三是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建了红石榴书屋” “红石榴艺术团、老年大学和讲师团,建设了红石榴广场、红石榴文化长廊,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延伸到房前屋后,融入到各项活动之中,根植于管道人的心海中。如回族居民张家敏下岗后,一度生活比较困难,社区及时联系驻社区企业启动扶贫帮困基金,还牵线搭桥为他找到了工作岗位,帮他渡过困境。苗医世家出身的苗族居民王红英,利用苗族医疗技法为居民提供就医服务,还让居民更多了解了苗医文化。

   三、民族团结一家,社会共融促发展

   社区党委始终把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通过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惠民政策,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一是实行“保姆式”服务。社区设立了证照办理窗口、火车票飞机票代购处,设立了免费自行车充气站、钟表修理店,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实行免费挂号、免费体检,定制了通往徐州高铁站的交通班车。管道社区已成为徐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管道人的加油站和社区居民的贴心服务站,大家都以生活在管道而骄傲。二是强化法治保障。为了让各族群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社区成立了民族团结工作专班,依托6支红石榴志愿服务队820名志愿者,积极建设和谐自治朋友圈 通过三官一律进网格,让少数民族居民主动说事、网格员主动问事,及时把困难、问题、矛盾拿到援法议事会上充分沟通、协调,解决民生关注的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三是提升自治参与能力。进一步完善居民民主议事协商机制,做到每一次议事协商会都有少数民族参与、参考少数民族意见,真正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的协商格局。如今老旧小区加装了电梯、加装了充电桩、扩建了停车场,解决了群众上楼难、充电难、停车难等问题。在社区“红石榴家园”设立新思想讲习所,定期举办民族宗教知识培训、红石榴就业技能培训、青少年读书交流活动等,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幕幕守望相助的和谐画面,不仅是各民族群众的生活交汇,更是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真实写照。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更是各民族肝胆相照、携手共进的生动实践。聚丝成线始坚韧,溪流汇海方长流。在一“网”融合的管道社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将不断向广度深度拓展,社区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将更加稳固,各族干部群众手牵手、心连心共同聚成一个“同心圆”,似锦繁花般地在“管道”生动绽放。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