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区余东镇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服务群众为根本,积极探索实践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网格化服务新模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指挥有力、运作灵活”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网络体系,不断开创辖区内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局面,以“小网格”成就民族“大团结”。
党建引领,加强民族事务“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建设。将全镇19个村居纳入“一张网”管理,形成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协调有力的管理工作机制。选配一批掌握本地情况、具有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的人员担任各村居网格员。加大对“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网格员熟练掌握、运用法律法规管理和解决民族事务的能力。定期召开网格联席会议,形成网格民族团结共建、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和良性互动。
深入一线,打通基层民族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利用“互联网+社会服务”、“互联网+社会治理”等现代管理技术,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来自群众、贴近群众、熟悉群众”的优势,定期摸排、建立电子档案,及时了解各民族群众诉求、思想动态、生产生活情况,真正做到管理对象底数清、情况明。同时,深入开展网格员上门入户走访活动,为各自网格中的各民族群众主动提供全方位、零距离的服务,及时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形成“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的工作格局。
民主协商,引导各民族群众共商邻里大事小事。充分发挥“网格”自治功能,引导村居内各民族群众参与村居大小事务,围绕村居治理等方面积极表达诉求、建言献策,不仅有助于各民族群众解决自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亦将各民族同胞紧紧团结在网格邻里之间,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感情,实现全要素、多民族的民主治理。
(海门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