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民宗局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浸润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全市宗教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找准文化影响“落脚点”,阵地打造提档升级。加强宗教活动场所文化阵地打造。全市打造了志开禅院、报本禅寺爱国教育基地,推进宗教活动场所“四进”活动,以法治宣传阵地建设为抓手,实现法治宣传室全覆盖。推动宗教工作“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组织“融入长三角、争当先行军”系列活动,促成上海城隍庙在海安建设道教文化中心,目前一期工程顺利完工,二期工程正在推进。推进太仓同觉寺与海安报本寺签订共建共管、共享共用协议,打造宗教文化跨江融合示范样板,实现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提档升级。
二是把握文化交流“结合点”,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支持宗教界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举行宗教教职人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举办“爱党爱国爱教爱家乡”讲经交流会,开展讲经讲道交流活动。在上海举行海安籍宗教人士联谊活动,30多位教职人员欢聚一堂,畅叙乡情、共话发展,上海市佛协、道协两位会长参加活动。举办海安籍宗教人士庆祝建国70周年书法展,来自全国各地45名宗教人士以书法表达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组织海安本土书画家与上海、太仓、湖州等地寺院联合举办笔会、佛教书画展,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友谊合作。组织宗教界代表人士积极参加首届海安“乡贤大会”,在触摸家乡历史、体验风土人情中厚重文化底蕴。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佛教书画展活动,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讴歌新时代,歌颂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的光辉成就。
三是抓好文化交融“着力点”,服务社会同频共振。引导宗教界发扬宗教文化中慈爱互助、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慈善捐助和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与社会发展同步、与时代进步同频。加强公益慈善载体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慈善公益活动。举行“同心同行”民族宗教主题文艺晚会,晚会募集善款20万元资助各民族困难家庭。举办观音文化、腊八文化、素食文化惠民活动30余次。指导宗教界积极投身抗疫工作。海安市镇海禅寺组织筹措了近20吨,共计600箱,总价值约20万元的蔬菜食品,专车发往上海宝山区,免费分发。镇海禅寺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而滞留卡口的大货车司机及防疫工作人员免费提供素食点心共计5000余份。宗教界积极参与全市核酸检测。海安市如愿公益会向核酸检测点捐赠物资价值3000余元。广福禅寺、圆通禅寺、报本禅寺、古林禅寺等为检测点医务人员送去方便面和矿泉水500余份。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信教群众300余人参与防疫,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
(海安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