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济民 “春”满人间

2017年08月02日 15:09:55 | 来源: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吴鸿飞 黄瑛俊

    20096月,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年愈90的朱良春老先生获得了“国医大师”的称号,他是全国地级市中唯一获此殊荣者。悬壶七十载,妙手仁心,惠泽千万家,朱良春先生谱写了一幕幕动人的篇章。

   励志磨练 终成大家

  1917820日,朱良春出生于江苏镇江,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儿时的朱良春因祖父吸食鸦片,家境衰落,其父远走南通学徒,家中靠祖母给人家做缝纫维持生计。少年的朱良春学习十分勤奋刻苦,中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被省立南通中学录取,后因家庭困难,选择了南通商立中学就读。在校期间,他不幸染上了结核病,俗称肺病,那个年代,这是个难以治愈的疾病,死亡率极高。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服用了近一年的中药,结核病被神奇地治愈了。由此,朱良春深深地信服祖国医学,毅然决然地放弃学业,立志学习中医。

  学习中医的经历曲折而艰辛,朱良春早先拜武进名医马惠卿为师,后入苏州国医专科学校,抗战期间,他又拜师于沪上中医名家章次公先生。

  朱良春后来经常总结,在马太医那里抄方学医,是启蒙阶段;在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学习,稍入门径;跟章次公先生学习中医,才算登堂入室。

  由于朱良春的勤快、聪慧、刻苦,深得章次公先生的赏识,章老悉心传授,朱良春的医术有了长足的长进,为今后成为一代名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业完成后,朱良春在南通开办了诊所。由于他医术高明、舍医赠药,因此名声远扬,深受当地百姓喜爱。新中国成立后,他创办私立中医院,1956年,他无偿将自己的中医院捐献给了国家。

   “文革”期间,他饱受磨难,却始终没有放弃热爱的中医事业,想方设法地为患者看病。

  改革开放后,为传承学术、弘扬中医,75岁的朱良春开办了良春中医药研究所,时任农工党中央主席卢嘉锡欣然题词勉励。90岁高龄时,良春风湿病医院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成。

   数十载的辛勤耕耘,朱良春的医术蜚声中外,对风湿病、癌症、肝硬化等疑难重症深有研究,屡显奇效,对于虫类药的临床应用尤具心得。他善于挖掘民间经验,乐于培养后人,勤于著书立说,成为受人敬仰的医学大师。

   妙手回春 至善医德

  为“医”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朱良春皓首穷经,终身以求,妙手医术,日臻佳境。他善治疑难杂症,经他治疗重回生命之春的感人事例举不胜举。

  日本西尾市寺部正雄会长的夫人患有乳腺癌,她瞒着日本医生天天喝朱良春开的汤药,1个月后手术时,原来的癌肿只剩了一小块,癌细胞也萎缩死亡了,日本医生惊呆了。

  32岁的蒋女士患类风湿16年,全身大小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经朱良春治疗1年半后,各项指标均正常,并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朱良春常说:天道酬勤,天道也酬善,只有大爱无疆,多做善事,才会心胸坦荡,才会有睿智强大的内心,并生出无限的幸福感。几十年来,他将这种信念融入到每一次出诊、每一次把脉中。

  以菩萨心肠对待患者,找朱良春看过病的人都知道,朱良春的号是限不住的。因为一限号,患者们就要半夜排队。朱良春说:“这样子,没病也等出病来,我心里就不安啊。他们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所以只要条件允许,我都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

  以朱良春的名气和医术,要是在北京,诊费应在300元,就是上海,也应该是200元。但朱良春的诊费才15元,特需50元。朱老淡然地说:“到了我现在这种年纪,看病肯定不是为了钱,体力可以的话就多看一点。我的诊费涨价感觉有点说不过去。”

   肝胆相照 诤友情怀

  朱良春是农工党南通市委的创始人之一。 19565月,农工党江苏省委主委季方先生亲自到南通,介绍、吸收朱良春先生参加农工党,并出任农工党南通市委筹备组组长。19807月,朱良春担任农工党南通市委主委,直至1992年方才辞去了主委职务。

  做为党派的领导,他时刻牢记使命和职责,为农工党的事业倾心尽力。他积极参政议政,在市人大、政协会议上,多次作专题发言,献计献策。为继承弘扬祖国医学,他曾联名上书中央领导,为发展中医事业做出了贡献。他还发挥党员优势,开展社会服务,组织专家赴医疗资源缺乏的乡镇开展义诊活动,赴街道开展健康咨询,赴聋哑学校、社会福利院为残疾儿童、孤寡老人免费看病体检,大大提高了农工党的社会影响力。在近古稀之龄,朱老仍参加农工党江苏省委组织的智力支边团,远赴云南边远山区为基层医务人员讲课。近年来虽然年事已高,对党派工作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他经常和年轻党员交流,勉励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时光,珍惜这个伟大新时代给予的良好机遇,不断增强自身素养,积极履职尽能,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

   “中医本有佛心禅意”,朱良春日前接受《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他毕生从医的人生感言:“人生之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这就是一个农工党员的赤子情怀,也是一代国医大师的毕生夙愿。而今,先生梦想成真,更用自己的追梦旅程激励着无数后学晚辈披荆斩棘,勇于追逐自己的人生梦想。

  • layer 置顶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