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换届以来,在民建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民建江苏省第八届委员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围绕“建设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色、民建特点、充满活力的省级组织”的工作目标,坚持继承创新、争先创优,全面推进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迈上新台阶,为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立学立行,增进共识,思想政治基础得到新加强
省委领导集体认真学习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民建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理论研究委员会为依托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围绕依法治国和改革开放、政党协商、民主监督等重点课题,形成了83篇研究成果。《民建基层组织架构和形态的分析与思考》《努力发挥民主党派特色,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等9篇成果获民建中央表彰。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把“三学三行”主题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召开“身边的平凡人—民建成员的讲述”报告会,精心组织会史讲座、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寻访采风等系列活动,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隆重召开省级组织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回顾总结江苏民建的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表彰了41个先进基层组织、99位优秀成员,向全省23位会龄在60年以上的老成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加强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将《江苏民建》会刊直邮支部或成员,开通“江苏民建”微信公众号,编撰《江苏省志·民主党派工商联志》民建篇,宣传政策理论、会章会史、参政实绩、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网站点击量38万多人次,公众号关注人数3600多人,全省各级组织在《人民政协报》《团结报》等中央和省级报刊、网站上发表稿件5300多篇。配合民建中央制作“国家公祭日首倡者——赵龙”专题片,在民建中央网站播出。成立江苏省民建书画院,举办“盛世同辉”首届江苏民建书画艺术作品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
二、汇聚人才,夯实基础,组织建设与发展迈出新步伐
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坚持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健全各项议事规程和工作规则。制定组织工作意见,坚持组织发展基本方针,指导各地制定和落实本地发展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工作。截至2017年5月,全省共有成员11000多人,平均年龄49.8岁,经济界人士占成员总数的79.7%。全省成员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占21.5%,政府和司法机关人员占13.8%,专家学者占8%。完善全省组织架构, 2012年成立民建宿迁市支部,2016年调整为民建宿迁市基层委员会。推进会内监督,支持省委监督委员会按照规则开展工作,指导市级组织落实领导班子谈心会制度,监督市级组织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工作决策和执行情况。以属地化为导向优化组织架构,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置基层委员会或区级总支,并积极争取当地中共党委统战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为基层组织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规范支部管理,制定《基层组织工作手册(试行)》及达标考核配套文件范本。12个省辖市委、宿迁市基层委员会和省直工委全部按照范本完成《支部工作手册》的制定工作,90%的支部基本实现了《支部工作手册》的建档要求。争取高校党委支持,加强全省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南京邮电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成立了基层组织;东南大学支部调整为总支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总支部调整为基层委员会。全省共新增支部113个,现有支部538个,总支46个,基层委员会27个。加强机关建设,修订完善规范性制度和配套管理办法,增设省直工委办公室,实施全省民建工作绩效测评,促进全省会务工作整体协调发展。
三、健全机制,群策群力,参政议政能力实现新提升
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参政议政工作机制建设的意见》《民建江苏省委专门委员会工作通则》《民建江苏省委参政议政成果产生办法(试行)》等,构建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极大调动了各方力量参与省委会参政议政工作的积极性。2015年,在民建中央参政议政工作会议上,民建省委就加强参政议政机制建设作了大会发言,得到好评。五年来,民建省委领导共参加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协商会、通报会40多次,对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每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编制和实施“十三五”规划以及其他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政治协商中代表民建省委提出意见建议。共向省政协全会提交集体提案 79件、大会发言18件,提交省政协常委会发言9件,提交省政协主席会议发言11件。《关于主动策应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建议》《切实加强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建议》《关于加强涉农社区管理的建议》《关于以持续的普惠政策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转型发展的建议》等8件提案被评为优秀集体提案,其中6件提案被列为主席督办提案。2013年在省政协全会上的《整合产业 扩大应用 促进江苏光伏产业再创辉煌》大会发言,得到省委领导的重视。做好社情民意工作,共整理报送社情民意信息5529篇。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围绕振兴光伏产业、策应自贸区建设、加强国企改革、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江苏基金产业园、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共完成39个重点调研课题。2013年,民建省委就淮安市“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通过调研提出争取国家“良好湖泊环境保护项目”立项工作的建议,得到了陈昌智主席的高度重视,经过与国家财政部、环保部的多次协调和沟通,该项目获得环保部的立项,目前获得国家财政专项资金10.3亿元。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专门致信民建省委表示感谢。
四、突出品牌,丰富内涵,社会服务工作收获新成果
持续推进“思源工程—生育关怀行动”,共慰问帮扶计生困难家庭4516户,发放帮扶资金800余万元。继续开展帮扶贫困学生的“普方项目”和“e万行动农村孤儿助养项目”等爱民项目,共资助9895人次,资助金额近900万元。联合南京市委会和爱德基金会,发起成立“英雄之名 老兵未远”纪念抗战胜利公益基金,开展关爱抗战老兵系列活动,发动成员和200多名志愿者走访慰问了江苏、湖南、湖北、安徽、河北、广西等地400名抗战老兵,引起了社会关注。组织企业家成员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联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领会“亲”“清”政商关系内涵,坚持守法经营,讲道德、守规则、有担当。每年初召开企业家成员座谈会,学习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帮助企业家成员科学判断经济形势,坚定发展信心。举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报告会,协助民建中央成立建华课堂江苏分课堂,联系金融机构开展省直成员中小企业信用共同体业务,通过解读经济政策、丰富文化生活、提供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服务成员和成员企业。依托省委企业委员会,设立文化、投资、物流等6个专项活动沙龙,分行业、按兴趣组织企业家成员开展各类交流和合作。建设“民建e家”移动互联网系统,开发面向广大成员企业的会务、服务、社群三大功能,收集发布了2000多家成员企业信息。与省经信委建立了对口联系制度,为成员企业提供智力和科技服务。牵头开展江浙沪民建企业家成员交流活动,为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北京、江西等省市每年举行大型联合活动打下基础。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树立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良好的社会形象。2016年,在民建全国社会服务工作会议上,我省6个先进集体和19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