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筑牢大统战工作格局 推进高校侨务工作新发展

2022年09月05日 14:53:21 | 来源:南京大学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京大学涉侨资源丰富,涉侨人员多、层次高、影响大。学校现有外籍华人9人,华侨10人,老归侨9人,1978年以后回国定居的、经过认定的新归侨约30人,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的留学人员达1000多人,尤其是专任教师中留学归国学者约占总数的50%。南京大学党委始终高度关注、重视团结凝聚归侨侨眷、留学人员以及海外校友,扎实做好为侨服务工作。多年来,为有效发挥各类涉侨人才在“双一流建设”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南京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完善大侨务工作格局,大力构建为侨服务体系,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积极助推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以及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制度先行筑牢大侨务工作格局

  完善工作体系,整合多元力量。学校不断完善侨务工作组织架构,形成了南京大学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统战部及小组成员单位-院系级单位(党委、人事联动)-教师支部的“大侨务工作格局”的多层工作网络。学校适时更新南京大学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人事、国际交流与合作、校友工作等涉侨职能部门负责人进入小组成员。明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分工,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职的大统战格局。

  不断完善精准的侨情数据库。统战部门积极与人事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动态掌握全校侨情资源信息。工作端口前移,注重与海外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第一时间建立联系,为他们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筑牢侨务工作基层堡垒。加强院系级党委侨务政策政策宣讲及培训,定期开展培训会。完善院系级党委统战工作考核制度体系,定期开展工作督察或开展自查。在全校94个教师支部设立统战委员,不断推进侨务工作重心下移。

  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实效。不断完善涉侨工作机制。在《南京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的意见》中,对侨务工作对象、具体内容以及院系级党委工作要求都进行了详细的界定。《中共南京大学委员会关于建立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的若干意见》对党员领导干部与代表性涉侨人物联系交友工作制定了明确的要求。校领导联系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制度也规定了校领导联系对象应包括校侨联、欧美同学会等等涉侨团体骨干成员。

  不断完善侨务工作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战部、双创办、校友会等职能部门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商讨侨务工作事项。在各级侨联组织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工作机制创新;目前学校已作为中国侨联主席万立骏的基层建设联系点,省侨联也把南京大学作为“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机制创新试点单位,首批全省共5家高校试点。

  完善平台载体,延伸工作手臂。经省侨办推荐,学校被国侨办批准为首批校区为侨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2016年6月,省侨办主任王华与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孙冶东共同为工作站揭牌。学校专门在鼓楼校区、仙林校区分别设立专门的办公地点及活动场所,尤其是将鼓楼校区修葺一新的文物建筑南楼,建设成为温馨的侨胞之家。提供充足的经费和全面的支持保障,支持开展各项涉侨工作。

  在省委统战部、省侨联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12月,学校联合建邺区政府共同发起成立南京海外校友创新服务中心。中心汇聚全国高校海外校友资源和海外华侨资源,成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中国发展的纽带。

  学校还与省侨办合作,于2017年成立了南京大学华智研究中心,后更名为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研究院依托南京大学及海内外人才资源,承担凝心聚力、资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六大职能。研究院及学术委员会成立以来,在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研究领域取得明显成绩。

  二、爱侨护侨以侨为本为侨服务

  不忘报国初心,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传承留学报国的使命,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围绕建国7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留学归国学者建功立业新时代。定期组织归侨侨眷代表开展红色主题学习,认真学习党史国史,赴西柏坡、井冈山等革命圣地感悟革命精神。组织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及党的侨务工作政策,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凝聚人,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引导广大涉侨人才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后疫情时代发展等重大战略,开展调研、献计出力、发挥作用。疫情期间,学校欧美同学会在一周时间内募集到善款8万2千余元,全部捐赠给疫情重灾区。2019年7月,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教授带队、学校归侨侨眷代表参加定点扶贫调研活动,在知行合一的活动中感悟使命担当。

  当好贴心人,全心全意为侨服务。围绕“居、业、研、活”实际需求,全方位主动服务。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涉侨优秀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深入开展归侨侨眷、留学人员问卷调查,摸清他们的事业发展、生活保障需求,形成调研报告,呈报学校党委。搭建沟通渠道,定期召开学校归侨侨眷、留学归国学者座谈会,学校党委主要领导出席,一一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对学校改革发展、管理创新的意见建议。多次开展涉侨政策法规校园宣讲,邀请市侨办等政府部门上门服务,为学校涉侨人才面对面答疑解惑、快捷办理。全覆盖、不间断关爱9位老归侨,为老归侨举办集体生日会,在中秋节、国庆节、春节等等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归侨,发放慰问金及慰问品;关爱患病老归侨。多年来持续开展纪念归侨烈士陈万里校友活动。

  汇聚力量,助力侨界双创。学校统战部与双创办等部门交流协作,助力侨界优秀人才双创项目孵化。积极搭建创新创业产学研桥梁,助力侨界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每年定期开展1-2次归侨侨眷、留学人员“国情考察”等实践活动,帮助涉侨人员回国后了解地方发展情况,对接区域发展需求,助推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荐优秀的双创项目参与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丰硕成果。学校还大力建设一批高质量新侨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已有模式动物研究所等4个单位被省侨联命名为“江苏省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另有1各单位正在创建。

  三、汇聚侨智提升侨力做贡献

  多措并举,大力加强海外人才引进。学校以“擎天计划”为引领,围绕“双一流”建设,在基础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关键性技术突破、重大成果转化、交叉学科等领域,进一步加大海内外顶尖人才引进力度,构建人才引进新模式,不断充实人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进一步做“强”第一资源。积极依托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加大国家级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在新形势下拓展海外招聘新思路和新方法,进一步完善绿色通道引才机制,提升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的成功率。举办共八届“青年学者前沿论坛”,全方位宣传学校引进人才政策,提升南京大学的海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每年新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约30人,并且聘用一定数量的留学人员担任专职科研人员。

  履职尽责,积极发挥作用。学校重视发挥涉侨人才的培养使用,现有副校长陆延青、张峻峰等多位侨界人才担任校领导及学校中层领导干部,中科院院士陈洪渊、邹志刚、郭子建等等多位侨界人才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成为青年海归人才的榜样。以75后高层次引进人才仲盛、留学人员张炳等人为代表的青年海归人才在省政协平台履职。学校还推荐多学科专家担任侨界职务,如南京大学侨联主席夏兴华教授当选为中国侨联常委,范可等人被聘为中国侨联特聘专家,施勇教授担任省侨青会副会长,孙安教授当选为江苏侨创联盟副理事长,推荐校友总会秘书长、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担任鼓楼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及理事。

  侨界人才也积极投身参政议政、服务社会工作。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院长黄贤金的意见建议获得中央领导批示,副院长姚远教授参与的理论研究项目成果获得中央统战部理论创新一等奖。中科院院士陈洪渊、邹志刚、郭子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高抒等多人曾被中国侨联表彰。留学归国人才姚远、杨雪等人统战工作收到江苏省欧美同学会专门致信感谢。

  大力加强校侨联、校欧美同学会等涉侨基层组织建设,分别获得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江苏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积极开展涉侨理论研究,并获得相关奖项,《关于高校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思考与探索——以南京大学为例》曾获全省统战理论研究创新成果一等奖。学校承接的省级委托课题《海外统战工作中高校作用发挥研究》正在进行中。

  四、以侨为侨推动侨务工作开放升级

  挖掘资源,加强侨务交流合作。以“后疫情时代侨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为主题,南京大学与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江苏省侨联、五邑大学共同承办了中国侨联“2020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研讨会”。参加了“海创江南”高校联盟,发挥统战工作优势,共同致力于促进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交流合作与社群建设,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互联互通,拓展海外统战工作。连续多年举办海外校友子女夏令营。联合省侨办举办“创业路·华商情”系列讲座。美籍华裔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金鹰国际集团董事长王恒等侨界精英先后为学校师生作专题演讲。配合省侨联共同承办了三期“海外侨领研修班”。近年来,多次热情接待新加坡华裔精英人士访华团等海外华人华侨团体来校访问。联合南京市海联会、南京市侨办以及共8所驻宁高校共同举办了“月明南京·云端庆中秋”文化交流活动。

  • layer 置顶

    icon